10月以来,一场有关“垄断”的大讨论,成为产业界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在今年五月录下的一段公开演讲视频,因谈及了“华为封闭、垄断”等敏感词,时隔半年成为这场大讨论的导火索。
在视频中孙凝晖表示,国内不应仅有华为的封闭、垄断模式,还要开放与协作。“华为就是搞封闭,搞垄断,最好你们都别干,贡献给我就行了。我想我们用这种中式的封闭、中式的垄断去对抗人家西式的封闭,西式的垄断啊,肯定是打不赢!”孙凝晖说。
孙院士的视频火了之后,不仅吸引了热衷指点产业趋势的社会大V们“火线点评”。人民日报社主管《中国经济周刊》、新华社推出的《财经国家周刊》,也先后发表评论文章,让这场有关“华为垄断”的讨论上升到了新维度。
9月27日,《中国经济周刊》在《孙院士指责华为搞垄断,没有道理》文章中表示,孙院士谈及的华为,是中国科技领域佼佼者,即使面临美国的多轮制裁和打压,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实力。从一夜转正的芯片“备胎”到挑战强敌的纯血鸿蒙系统,都曾令舆论沸腾。
华为搞“圈地自萌”就能真正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吗?就能通过所谓的“垄断”实现商业成功吗?恐怕不能。历史上华为使用西方公司技术,交了很多专利费,现在华为也开始收一些专利费。华为当然要保护自己重金砸出来的科技成果,当前靠专利“躺赢”的中国华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相比央媒“经周”的严词厉色,国社“财国”文章像是在打抱不平。
10月23日,tp钱包官网《财经国家周刊》在题为《中国科技创新需要客观理性讨论,不需要煽风点火乱视听》文章中指出,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敢于向科技产业、企业发出提醒,不是坏事,但将提醒的言论曲解为指责、攻击,无异于拒绝不同声音的封闭狭隘。
而将产业正常讨论带歪至科学家与企业家对立的层面,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文章最后还表示,“开放”是当下及未来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圈地自萌”不利于科技创新,封闭言路不利于优秀企业进步。
多方声音,多种观点,让这场有关“华为垄断”的大讨论一时看不到清晰答案,但此话题显然已在产业界引起了回响。近日就有自媒体发表《一分钱没降!华为投标某云服务项目投标金额和预算相同!这是没竞争对手?》的文章。
文章显示,《西安市政务云服务租赁项目(2024)》招标公告中,“华为云的中标金额为112,554,200.00元,竟然和原有预算完全一致。”,“一点折扣率都没有,但还是中了”。
此外,文章作者还质疑“1.12亿的大单按理来说投标的应该不少。华为云能中标,难道投标的只有华为云一家公司投标吗?其他云服务公司,如阿里云、腾讯云都未投标吗?”
虽然这个标最后废了,但恐怕在“风波”之下,来自产业界的华为质疑声也会逐渐多起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些问题一旦开始“讨论”,那问题本身或许就已很严重。但愿今天的华为,还是早先那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