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北戴河区:校地共建共赢 赋能乡村振兴

秦皇岛北戴河区:校地共建共赢 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近年来,秦皇岛北戴河区高度重视校地共建,积极探索开拓新的校地合作领域和途径,共谋乡村发展思路,共破乡村发展难题,共树乡村振兴样板,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加强校地合作,培育“亲农”队伍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北戴河区戴河镇积极主动对接燕山大学、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等各大院校,就人才引进、交流、培育等方面多次深入交流,不断完善新质人才培养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努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农村发展注入鲜活血液。

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共同开设“微光小课堂”,自2018年至今在车站村、朱庄村、车站社区、宁馨苑社区等多个基层乡村社区开展公益环保科普教育,发挥同学专业特长传授环保知识,在戴河镇车站社区设有长期固定教育基地,涉及家庭150余组。同时,引入教师+学生科研团队,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种植技术服务,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校地共建,为我们带来了高校的优秀人才和技术资源,将师生引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服务和人才力量,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戴河镇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韩强介绍说。

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农业发展

戴河镇多次赴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就环保项目合作、水污染防治、有机农业等领域深入开展学习探讨和工作交流,充分挖掘高校专业、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大力营造“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共建氛围,开启了绿色环保与乡村振兴携手共进的崭新篇章。

朱庄村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联建合作,共同打造“青苗守望”助农平台,组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田间劳作,tp钱包开展将绿色种植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活动。通过引入生物防治技术将农作物秸秆、果蔬残渣等经过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组织开展污水处理厂研学、走进乡村参观并了解农家肥制备、学习垃圾分类小知识等活动30余次,传播环保新理念、新概念、新知识,为生态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际生活,帮助乡村建设,我感到非常高兴!”河北环境工程学院321大学生公益社团成员王思诺说。

创新共建模式,共筑文明乡风

北戴河区不断深入挖掘、统筹高校优势资源和力量,积极引领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投入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繁荣乡村文化,丰富村民生活。

戴河镇联合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燕山大学第七届国际文化节——魅力戴河·文化市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各国文化展演、中外学生交流、特色游园体验等内容,汇聚中西文化精粹,展示了“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风貌,全面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蒲公英研学课程、“微烁童行”公益项目等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草木染、漆扇、陶瓷等非遗传承以及环保垃圾分类等活动应接不暇,极大地丰富了农村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小薄荷寨党总支部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体育系学生党支部签约共建,充分发挥体育优势,为村庄未成年人举办舞狮传统文化展示、射箭运动训练营等活动,在丰富村内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锻炼身体技能的同时,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高校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研究,截至目前,已有600余名师生走入乡村,投身到绿色环保与乡村振兴事业中,通过下乡实践、党建教育、志愿服务等为乡村的发展贡献高校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北戴河区携手共建,探索‘助农+’新模式,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李想说。(张新)